跳到主要內容

資訊公告

 

登革熱疾病資訊

傳播方式:

臺灣主要傳播登革熱的病媒蚊為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及白線斑蚊(Aedes albopictus),這些蚊子的特徵身體是黑色的,腳上有白斑。其中埃及斑蚊的胸部兩側具有一對似七弦琴的縱線及中間一對黃色的縱線,喜歡棲息於室內的人工容器,或是人為所造成積水的地方;白線斑蚊則是中胸楯板部位中間,有一條白色且明顯的縱紋,並比較喜歡棲息於室外。一天叮咬人的高峰期約在日出後的1-2小時及日落前的2-3小時,此時到戶外活動請做好自我保護措施。

潛伏期:

典型登革熱的潛伏期約為38(最長可達14)
病人發病前一天至發病後5天的這段期間,稱為「可感染期」,或稱為「病毒血症期」,因病毒存在血液中,如果感染者在這個時期被斑蚊叮咬,那麼這隻斑蚊將感染登革病毒,病毒在蚊子體內經過8-12天的增殖,這隻斑蚊就具有終生傳染病毒的能力,當牠再叮咬其他人時,就會把體內的登革病毒傳染給另一個人。

 發病症狀:

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有些人感染登革熱時,症狀輕微,甚至不會出現生病症狀。而典型登革熱的症狀則是會有突發性的高燒(38),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及出疹等現象;然而,若是先後感染不同型別之登革病毒,有更高機率導致較嚴重的臨床症狀,如果沒有及時就醫或治療,死亡率可以高達20%以上,所以民眾千萬不能掉以輕心!發病後的第3~5天,若病情突然加劇,如發生劇烈疼痛、抽搐、昏迷、意識狀況及血壓改變等,須注意是否進展為登革熱重症。  

預防方法:

登革熱是一種「社區病」、「環境病」,且病媒蚊對於叮咬對象並無選擇性,一旦有登革病毒進入社區,且生活周圍有病媒蚊孳生源的環境,就有登革熱流行的可能性,所以民眾平時應做好病媒蚊孳生源的清除工作。此外,民眾平時也應提高警覺,了解登革熱的症狀,除了發病時可及早就醫、早期診斷且適當治療,亦應同時避免再被病媒蚊叮咬,以減少登革病毒再傳播的可能。

(一)一般民眾的居家預防:
家中應該裝設紗窗、紗門;睡覺時最好掛蚊帳,避免蚊蟲叮咬清除不需要的容器,把暫時不用的花瓶、容器等倒放。家中的陰暗處或是地下室應定期巡檢,可使用捕蚊燈。家中的花瓶和盛水的容器必須每週清洗一次,清洗時要記得刷洗內壁。放在戶外的廢棄輪胎、積水容器等物品馬上清除,沒辦法處理的請清潔隊運走。平日至市場或公園等戶外環境,宜著淡色長袖衣物,並在皮膚裸露處塗抹衛生福利部核可的防蚊藥劑。

(二)清除孳生源四大訣竅-澈底落實「巡、倒、清、刷」:
1.「巡」經常巡檢,檢查居家室內外可能積水的容器。
2.「倒」倒掉積水,不要的器物予以丟棄。
3.「清」減少容器,使用的器具也都應該澈底清潔。
4.「刷」去除蟲卵,收拾或倒置勿再積水養蚊。

(三)感染登革熱民眾,應配合的事項:
(對病人、接觸者及周圍環境之管制)
感染登革熱民眾,應於發病後5日內預防被病媒蚊叮咬,病房應加裝紗窗、紗門,病人可睡在蚊帳內。防疫單位應進行孳生源清除工作,並依相關資料綜合研判後,評估是否有必要實施成蟲化學防治措施。登革熱患者周遭可能已有具傳染力病媒蚊存在,所以應調查患者發病前2週以及發病後1週的旅遊史(或活動地點),確認是否具有疑似病例。

(四)預防可能經輸血感染登革熱之暫緩捐血措施

1.自登革熱流行地區離境,暫緩捐血4週。

2.登革熱確定病例痊癒無症狀後4週,才可再捐血。

3.確定病例之接觸者(包括住家、工作場所有登革熱患者或住家、工作環境被強制噴藥者),暫緩捐血4週。

治療方法與就醫資訊:

由於目前沒有特效藥物可治療登革熱,所以感染登革熱的患者,一定要聽從醫師的囑咐,多休息、多喝水、適時服用退燒藥,通常在感染後兩週左右可自行痊癒。
此外,對於登革熱重症病患應安排住院,適時的介入措施,提供完整嚴密及持續的照護,可將死亡率從20%以上降到1%以下。

預防接種建議:

 

【疫苗接種資訊】

10412月全球首支登革熱疫苗問世,為法國Sanofi Pasteur藥廠所生產的Dengvaxia,屬四價活性減毒疫苗,適用年齡為9~45歲的兒童及成人,目前已陸續在墨西哥、菲律賓、巴西及薩爾瓦多核准上市,尚未在台灣核准上市。

 因此,在我國尚未有安全、有效的登革疫苗被核准上市前,建議民眾應加強自身的防蚊措施,並積極清除積水容器,杜絕病媒蚊孳生才是防治登革熱的根本之道。
資料來源衛福部https://www.cdc.gov.tw/diseaseinfo.aspx?treeid=8d54c504e820735b&nowtreeid=dec84a2f0c6fac5b&tid=77BFF3D4F9CB7982

 

B型肝炎疫苗的再接種

張貼者:2018年5月14日 下午4:53學務處A

 

B型肝炎疫苗的再接種

  1. 資料來源:高雄醫學大學保健科   吳冠達 主治醫師(10111)


大家都知道罹患B型肝炎變成帶原者,將來會比一般人更容易得到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有鑑於此,臺灣從198471日全面施行新生兒B型肝炎疫苗接種,希望年輕一代,人人體內都有B肝表面抗體,對B肝病毒具有免疫力(抵抗力)。最新研究顯示,這些出生時接種的B肝疫苗,有人抗體效價足以維持25年,但也有近半數的人,表面抗體消失或測不到。到底哪些B肝表面抗體消失的國人,是否需要再補接種疫苗呢?目前的政策是鼓勵「屬於B型肝炎感染的高危險群」再補接種B肝疫苗,以刺激足夠的抗體產生。高危險群包括:可能接觸血液之醫療衛生工作者、與B肝帶原者同住、性伴侶為B肝帶原者、身心發展遲緩收容機構之住民與工作者、血液透析病人、器官移植病人、接受血液製劑治療者、免疫不全者、多重性伴侶、注射藥癮者。

接種B肝疫苗的條件為: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體Anti HBs、核心抗體Anti HBc三者皆呈陰性反應。接種B肝疫苗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方式:適用於「未曾完整接種B肝疫苗3-4劑」者。接種間隔為0,1,6個月,也就是頭一個月、第二個月、第七個月各注射一劑,之後抽血檢驗B肝表面抗體Anti HBs有無產生。這個方式,總共要打三劑及加抽一次血。

第二種方式:適用於「依時程完成B型肝炎疫苗接種,經檢驗為B型肝炎表面抗體陰性者」,若體內免疫記憶還在,只要補打一劑疫苗就有辦法產生表面抗體。其方法是先打一劑疫苗,一週後至一個月內檢驗B肝表面抗體,如果表面抗體陽性,代表有保護力了,後面兩劑即可免打。

至於疫苗補打應該要補幾劑才有效果?有研究發現,大學生喚起免疫記憶的能力較差,建議補打兩劑疫苗(隔一個月);若已經補打兩劑,仍無法產生抗體,建議把第三劑疫苗打完。完整接種疫苗後,若仍無法產生抗體者(表面抗體、核心抗體皆為陰性)為少見的體質因素所致,謹慎生活即可。

茲以下表說明B肝表面抗原、表面抗體、核心抗體,陰性陽性不同組合,所代表的臨床意義:

http://www.kmuh.org.tw/www/kmcj/images/10111/07.jpg

 

 

預防麻疹不麻煩

張貼者:2018年5月14日 下午4:45學務處A

 

麻疹 

 

中華民國88623日總統(88)華總(一)義字第8800142740號令修正公布原名稱「傳染病防治條例」為「傳染病防治法」,茲將「麻疹」列為第三類傳染病(甲種)。中華民國93120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09300010081號令修正公布「傳染病防治法」,茲將「麻疹」修正為第二類傳染病。

麻疹為傳染力很強的病毒性疾病,可經由空氣、飛沫傳播或接觸病人鼻咽分泌物而感染,在疫苗尚未使用前,超過99%的人都會被感染,幾乎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逃麻疹侵襲。常見症狀有:發燒、出疹、鼻炎、結膜炎、咳嗽,以及發燒3~4天後口腔內出現斑點(柯式斑點),較嚴重者會併發中耳炎、肺炎或腦炎。

南投縣南投縣台中市台中市台北市台北市台南市台南市台東縣台東縣嘉義市嘉義市嘉義縣嘉義縣基隆市基隆市宜蘭縣宜蘭縣屏東縣屏東縣彰化縣彰化縣新北市新北市新竹市新竹市新竹縣新竹縣桃園市桃園市澎湖縣澎湖縣花蓮縣花蓮縣苗栗縣苗栗縣連江縣連江縣金門縣金門縣雲林縣雲林縣高雄市高雄市0 - 01 - 56 - 5051 - 500> 501● 全台灣新北市:6 

全國麻疹本土病例及境外移入病例地理分佈(201801-201820)

疾病資訊

傳播方式:

麻疹是一種急性、高傳染性的病毒性疾病,可經由空氣、飛沫傳播或是直接與病人的鼻腔或咽喉分泌物接觸而感染,在出疹的前後四天內是具有傳染力的,所以建議在麻疹的檢驗報告尚未出來前或在出疹前後4天內,病患要採隔離措施,以避免傳染給沒有免疫力的人。

潛伏期:

以出疹日為計算基準,自感染至出疹約7-18天。

發病症狀:

1、前驅症狀:發高燒、鼻炎、結膜炎、咳嗽和在發燒3-4天後口腔下臼齒對面內頰側黏膜上出現柯氏斑點(Koplik spots)。
2、紅疹:前驅症狀3-4天柯氏斑點出現後,會繼續發燒,並且再過24-48小時後典型的斑丘疹出現於耳後,再擴散至整個臉面,然後慢慢向下移至軀幹第2天和四肢第3天,皮疹在3-4天的時間內會覆蓋全身,並持續4-7天;病人出疹時病情最嚴重,且發燒至最高溫;皮疹出現3-4天後,熱度與皮疹即開始消退,皮疹退了以後,會出現鱗屑性脫皮及留下褐色沉著。約5-10%之患者因細菌或病毒重覆感染而產生併發症,併發症包括中耳炎、肺炎與腦炎。

預防方法:

1. 常規疫苗接種:出生滿12個月,及滿5歲至入國小前各接種一劑「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MMR)混合疫苗」。
2. 衛生教育:宣導按時接種疫苗之重要性。
3. 若有麻疹疫情發生,由專業衛生及醫療人員評估後,針對接觸者提供施打疫苗,或「肌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muscular immunoglobulinIMIG)」之相關建議。
4. 接種MMR疫苗前須由專業醫療人員進行健康評估,以下狀況不能接種MMR疫苗,包含:

a、已知對「蛋」之蛋白質或疫苗的成份有嚴重過敏者,不予接種。

b、孕婦。

c、已知患有嚴重免疫缺失者 (包括嚴重免疫不全的愛滋病毒陽性個案、先天性免疫缺失症與白血病、淋巴癌等惡性腫瘤病人或接受化療、免疫抑制藥物治療及高劑量類固醇者

治療方法與就醫資訊:

麻疹的治療為支持療法以及避免併發症的發生。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公費流感疫苗12月開放

張貼者:2016年12月7日 下午3:29學務處A

 

全民皆可打,公費流感疫苗12月開放。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表示,今年600萬劑公費流感疫苗目前已使用522萬多劑,但流感高峰期將至,為提供民眾足夠保護力,將首度從明(1)日起開放剩餘的公費流感疫苗給全民施打,提醒未接種的民眾盡速施打。
 
流感相關死亡 新增2例
 
疾管署資料顯示,上周國內新增21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並新增2例經審查與流感相關死亡病例,分別為南部85歲男性及東部60歲男性,兩人皆未接種流感疫苗,病程惡化快速,皆在住院2天後死亡。
 
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上周新增的重症患者中有1個15歲的女性,符合公費流感疫苗施打對象,但她卻沒有施打,現在仍在加護病房救治中,因此還是呼籲民眾要盡快接種疫苗。
 
預防重於治療 把握機會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說,目前社區流行病毒為H3N2,與今年流感疫苗株吻合,再加上今年公費流感疫苗翻倍至600萬劑,國人接種率大增,讓疫情趨緩。由於12月底將進入流感高峰期,推估疫情恐將會上升,為了因應,決定將剩下的公費流感疫苗開放給全民施打,慎防疫情擴散。
 
根據往年經驗及目前疫苗使用率來估計,開放施打後1至2周內部分縣市就會陸續出現疫苗用罄情形,民眾要把握機會。
 
台大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李秉穎表示,目前診間流感病患開始增加,但還沒進入高峰期,民眾仍要提開警覺。
 
此外,疾管署也決定自今年12月1日至明年3月31日,擴大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適用對象,增加「家人/同事/同班同學有類流感發病者」,就醫即可公費拿到1人5天份的藥物。
 
疾管署提醒,流感傳播力強,各年齡層感染都有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症,包括:肺炎、腦炎、心肌炎及其他嚴重感染或神經症狀,甚至導致死亡,民眾不能掉以輕心。
 
(中國時報)

 

消息公佈欄

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
跳至網頁頂部